2025年4月,浙江瑞安马屿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拓展课上,10岁的陈同学因为老师没有给他奖励,用水枪喷向老师林老师的脸部。
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,林老师觉得面子上挂不住,情绪一下子失控了。随后掐住学生的脖子扇耳光,并把其拎到3楼窗口,威胁要扔下。
在这件闹剧当中,水枪喷向的看似是林老师的脸,但其实是传统师道尊严。而老师面临如此挑衅,实施了暴力回应,同时也是维护的这2000年的师道尊严,但是暴露出来的却是教育惩戒的失范和专业理性的崩塌。
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当中,天地君亲师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,赋予了老师天然的权威。但是现代教育方法的理念理念转型以及家校关系的演变,这一等级秩序已经不复存在。
在日常的教学当中,中小学教师遭到学生挑衅攻击的事件屡见不鲜,而未成年人的违法成本低、教师维权的现象维权很难的现象普遍存在。
在这件事情当中,学生用水枪公然挑衅老师的行为,其实就是课堂管理失效的缩影。很多学校把学生中心误解为给学生绝对的自由,导致课堂纪律松弛,学生行为边界模糊。
与此同时,实施课堂教学的老师实际上面临着两难,一方面社会上强调保护学生的权利,使得很多老师不敢惩戒,而另一方面,面对突发状况时缺乏专业应对策略,教师可能被情绪裹挟,走向极端。
前些年颁布的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》虽然赋予老师惩戒权利,但是合理惩戒与体罚之间的界限相当模糊。比如说学生在课上用水枪喷水,到底该怎么样处理?从来没有合理的惩戒的案例可以借鉴。老师们无法援引规则来采取一定的措施,又难以通过常规的批评化解矛盾,这种制度的空白把老师推向管也不对,不管也不对的困境。
虽然理论都告诉我们,师生冲突的化解,需要依赖平等与信任而不是对抗。专家也说,好的关系才是最好的教育,但是当学生拿起水枪喷水的那一刻,和谐的师生关系已经瓦解。
另外在这件事情当中,家长陈先生通过社会化媒体曝光老师的过激行为,却未提及学生的挑衅细节,刚开始引发了舆论对老师的谴责。林老师之所以遭遇今天的困境,中国教育今天如此受辱,很大方面是因这种选择性叙事。家长只把对自己有利的一方面展现在公众面前,而对于事情的全貌没有提及,这种信任的断裂,舆论的审判导致家校关系进一步紧张。
孔子很多年前都说温而厉,威而不猛,定义了师道尊严。但是2000年后这份尊严却在一次水枪的挑衅当中不堪一击。
今天的教育观念下,真正的教育当然不在于维护老师的权威,但是更不在于放任学生没有限制的自由。既然是课堂教学,就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规则,而对于违反规则者必须加以惩戒。
在这件事情当中,老师的尊严受到了挑战,而学生的行为失范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,这也是让很多网友愤愤不平的。
有人说学生是一个未成年人,不应过分苛责。还是那句我们所耳熟能详的,他只是个孩子。但是他只是个孩子,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。犯了错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。林老师的责任已经承担了,这个学生的责任该如何承担?那个家长这样把这个内容全部发到网络当中,是否也应该承担对应的责任?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